冬至时节,寒意彻骨。我来到闽东,怀着崇敬之情,探访了位于宁德市蕉城区的无名英雄蔡威烈士故居。
蔡威原名蔡泽鏛,又名蔡景芳,190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宁府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一个鼎富之家。曾在福州、宁波等地读书,1925年赴上海惠灵英语专科学校求学。1926年加入共产党,并在宁德开展党的工作,是该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福州被捕,经营救出狱,随后到上海和党接上关系,以上学为掩护,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根据党组织安排,在党的秘密无线电训练班学习。“蔡威”是他在上海的化名。1931年10月,蔡威遵照党的指示,从上海赴鄂豫皖苏区,是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讯及技术侦察工作创始人之一。后随军转战川陕和参加长征,于1935年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总部二局局长、红军总部二局局长。蔡威忠于党的革命事业,关心群众生活,勤奋刻苦,鞠躬尽瘁。在侦察敌台,配合红军粉碎敌人“三路围攻”“六路围攻”以及长征途中,建立了卓越功勋,得到毛泽东、朱德、徐向前、陈昌浩等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被誉为红军的“灯笼”“活菩萨”。1936年9月22日,蔡威在第三次过草地后,行至甘肃岷县卓坪途中,身患重伤寒症,不幸逝世。时年仅29岁。
走进故居,映入眼帘的是蔡氏家庙,照墙、洋池、壁水桥、仪门、文昌阁等保存完好,门厅为牌楼式样,重檐歇山顶,上面雕有各种人物、飞禽、走兽、花卉,造型各异,工艺细腻。前檐下饰有多层重叠斗拱,设计精致,独具匠心,尽显簪缨世族的气派。
跨进门厅,矗立着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碑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捐建的“无名英雄蔡威”塑像。只见蔡威塑像身着衬衫,胸系领带,西装外套披在手上,睿智儒雅,英俊潇洒,清癯的脸上架着一副圆边眼镜,深邃的眼神凝视前方,倔强的表情透出执着坚定。90多年前,蔡威就是从这里抛弃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别离了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儿子,毅然投入救国救民之路,一去再没回头。
转入蔡氏家庙的隔壁,有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建筑,这是蔡威故居。故居占地面积558平方米,建筑面积506平方米,六扇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具有浓郁的清代风格和闽东特色。主体分大门、前天井、正厅、后厅、后天井五部分,还包括厢房、小客厅、廊庑、厨房、卫生间、仓库、水井等,布局严谨,雕刻精美。故居大门朝北,门楼飞檐斗拱,梁枋间以花鸟人物装饰,大厅中堂正上方高悬有“孝友”匾额。正厅是蔡家宴请重要宾客及喜庆大典、宣读诏旨的场所。大厅左右各有两间正房,其中左边第一间是蔡威父母的卧室,也是蔡威出生的地方,右边一间是蔡威和妻子薛品瑄新婚的洞房。
正房现在已经改造成了蔡威事迹展陈馆,馆中展出百余件照片、文字资料及实物。其中,有两件文物吸引了我的目光。
一件文物是无线电台。1931年,蔡威在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举办的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掌握了无线电技术,后奉命进入鄂豫皖苏区工作,与战友一道,开创了红四方面军的无线电通讯和技术侦察工作。他以惊人的毅力和聪明才智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密电,为粉碎敌人对川陕苏区的多次进攻和“围剿”,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在我军技侦情报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毛泽东曾说,二局是长征中黑夜走路的灯笼,我们是打着这个灯笼长征的,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
蔡威手中虽然只有一副耳机、一支铅笔,却胜似握有雄兵十万。在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期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方面军指挥部下令说,敌人次日凌晨5点开始进攻,我们部队于4点半进入阵地待命。果然,敌人按时来了,地点、兵力都准确无误。蔡威坐着就能通达上下,联络左右,决胜千里。红四方面军的同志称蔡威是敌台密码的“克星”。陈昌浩说:我房间里供了一位“菩萨”,敌人准备进攻时,这位菩萨就会告诉我了。
恶劣的战争环境,长期过度紧张的忘我工作,对蔡威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病重的蔡威是躺在担架上被抬出草地的。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蔡威在长征胜利前夕病逝于甘肃岷县卓坪村,朱德、徐向前等从前线赶回,参加了蔡威的葬礼。中央档案馆至今存有一份珍贵历史档案:“姓名:蔡威;籍贯:福建;过去做过什么工作?在上海做过工作,后即到鄂豫皖,担任四方面军二局局长,后任总司令部二局局长;牺牲情形:战斗繁忙时,每天工作二十小时,因劳致病身死;家庭通讯处:不清楚,无遗嘱。”
另一件文物是蔡威家族珍藏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使用过的青龙宝剑。这把宝剑,成为半个世纪后确认蔡威真实身份的关键证物。
1928年,蔡威得知妻子薛品瑄分娩,便寄回家书,为儿子取名“蔡植生”。1931年,蔡威在上海突然与家里失去联系。薛品瑄一边抚养儿子,一边寻找丈夫,直到1936年逝世。新中国成立后,蔡植生(又名蔡作祥)继续打听父亲下落。上海市公安局曾复函蔡作祥:“经我们有关档案资料,均未掌握蔡景芳(蔡泽鏛)等资料……”1974年蔡作祥在贫病中去世。
由于保密工作的需要,蔡威隐姓埋名,身边战友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但战友们并没有放弃努力,历经了长达半个世纪寻找蔡威家人。1985年,得知中顾委委员宋侃夫等查找闽东籍老战友蔡威的家乡和亲属这一消息,蔡泽鏛的孙子蔡述波带着祖父相片和其他有关材料赶往北京。老红军宋侃夫、王子纲、马文波、胡正先等经过询问和辨认,初步认定蔡泽鏛就是蔡威。马文波将军记得,长征走到大渡河时,蔡威曾对他说:家里有一把石达开的青龙剑。马文波将军亲赴宁德调查,终于在蔡家查到了这把剑的下落,蔡威的身世得以最后确认。8月,宋侃夫、王子纲、马文波、陈福初、肖全夫、李永悌六位老红军联名给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徐向前元帅写信。9月,徐向前元帅和李先念先后作出批示。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蔡威为革命烈士。
青龙宝剑寻亲的故事,我曾经在采访马文波将军的女儿马玉萍时,亲耳聆听过,当时我们采访者全都流泪了。这次在宁德现场看了蔡威烈士故居,感触更深。回到住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写了一首小诗,缅怀先烈。
《咏蔡威》闽东诞奇男,更名为蔡威;英雄本无言,抛却身家累。纵横鄂豫皖,潜行川陕迴;长征传电波,破译建勋辉。主席灯笼誉,红军菩萨谓;草地染重疴,岷州抱憾瘁。三代寻宗苦,战友认亲悲;翼王青钢剑,化龙护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