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红安分校(院)官方网站!
无障碍浏览

秋来红安红

 熊启文  华师第80期省直机关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出发,前往红安。四辆载着2019年秋季华师第80期省直机关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的大巴车,从华中师范大学启程,拉开到湖北红安干部学院为期一周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序幕。

红安,原名黄安,隶属于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有鉴于红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卓越贡献巨大牺牲,特批准将县名黄安改为红安。出了省城,走上高速路。横跨高速公路的大红标牌,上书着“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路旁新劈开的山土呈现出肤红色,又仿佛是肤黄色。远远看见山边墓碑三三两两地出现了,有孤独的,有相伴的,有简陋的,有围了石墙,砌了顶檐的,就那样在秋的阳光下陈立着,让暖阳的冬天,一下子蔓延出悲伤的气息来。草木肃立,黄栌渐变或已经染成血色,一些不知名的红艳正怒放,胜于二月春花,隔着车窗,我依稀嗅到空气里有弹片生锈的味道。

红安干部学院到了。稍事安顿后,就齐聚到大教室教唱大别山革命歌曲。学唱《一颗红心拿不去》《八月桂花遍地开》和《黄安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唱着唱着,我一阵脸热。观看专题片《丰碑》中大别狂飙风采,聆听鄂豫皖苏区朴诚勇毅的革命历史,今天和平年代的我们,远不知当年战争年代的残酷和壮烈,远不知先辈们的不胜不休的英雄气概。

走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里,周围苍松翠柏,环境庄严肃穆,纪念碑两侧英武的雕像让我仰视。左边是手擎钢枪的红军战士,右边是高举铜锣的武装农民。我们列队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并鞠躬致意。面对鲜红的党旗,我们举起了右手,在徐向前元帅的手迹“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映照下,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响彻四野,那是“推进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在耳边吹响。站在刚劲雄伟的纪念碑下,想起华中师范大学培训部陈雪玲主任在动员会上简述的红安为什么红……她用“一二三四”作了精彩概括:一是这里是与秋收起义齐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二是这里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00多位共和国军事将领。三是这里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决定中国命运的红军队伍。四是这里有40多万红安儿女在大革命时期参军、参战,14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册革命烈士达2万余人,牺牲之重、贡献之大、全国罕见,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我仰起头,坚挺的纪念碑直刺苍穹,太阳的光芒射在碑文上,熠熠生辉,默哀之后是震撼。

据介绍,在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的队列中,曾经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黄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名属红安籍。进入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料峭的寒气扑面而来。看着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红军的领导人潘忠汝、戴克敏、许继慎等260余位著名烈士的生平介绍,无一不体现出“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红安革命精神。曾担任七里坪工会领导职务且年仅21岁的秦绍勤,在残酷审讯中忍受住敌人钉他手足于门板的极大痛苦,大义凛然决不出卖革命同志。敌人阴谋未得逞,竟将其绑赴河滩,当着他母亲和妻子的面,以机枪扫射,然后剖腹挖心,血染滩地。曾任妇女协会常务执行委员的夏国仪,在武汉不幸被捕后,忍受敌人用铁丝穿着她的乳房游街的疼痛和侮辱,面对围观的群众痛斥敌人,被凌迟处死时年仅28岁。第二年,她的爱人王鉴在湘鄂西开辟农村工作,因积劳成疾而病逝。真是夫妻烈士同捐躯。更有时任红一军第一师政委的戴克敏满门忠烈,戴家两代人中,先后有14人走上革命道路,其中的11人血洒疆场。读着看着,我的思绪被带回那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

走进旁边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感受到三支劲旅书写出革命历史的辉煌!四大战役描绘出武装斗争的奇观!农民自卫军、工农赤卫军、工农大众共创出的大别雄风。在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317位开国将军中,我印象深刻《亮剑》李云龙原型之一王近山中将。敢于斗争 又善于斗争的王近山将军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战将,被称为 “二野的朱可夫”。 在川陕根据地的一次反围剿中,时任团长的王近山在红军时期最光辉的战例是一个团全歼一个旅,成为四方面军反围剿的亮点。王近山将军打仗勇猛,毛主席笑称他为“王疯子”。他麾下猛将如云,著名的三“剑客”:十六旅旅长尤太忠、十七旅旅长李德生、十八旅旅长肖永银。1978年的春天,王近山将军病重,躺在病床上,经常从嘴里冒出冲、杀的字眼,每当这个时候,他的儿子王少锋就对他说:“爸,李德生上去了”、“爸,尤太忠上去了”、“肖永银上去了”,他的身体马上就平静下来了,让一旁护理的小护士们怎么也想不通,难道将军的血性已浸染骨髓。

是呀,共和国上将韩先楚1981年冬回到红安,想起了当年向村民吴海洲借了四斗谷子,决意要见吴海洲一面。当他走进吴海洲家,只见床上仍然堆着破渔网一般的旧棉絮,灶台上只有几个窝窝头……吴海洲夫妇身上穿着补丁加补丁的破衣服,冷得直打哆嗦,韩将军顿时泪流满面。第二天,将军冒着违反军纪的风险,命令兰州军区立即调运五万件旧军大衣为红安群众御寒。当秘书询问这钱从哪里出时,韩先楚火了:“没地方出,从我工资里扣,我死了,再扣我儿子的、孙子的!”据说,这是韩将军建国以后发的最大的一次脾气。

七里坪是一座英雄的小镇。历史上,薛刚反唐的战火曾在这里燃起,徐寿辉反元的铁骑曾在这里屯集,洪秀全反清的重兵曾在这里驻扎。世上好些东西可能都有无法割裂的定数,就像身上的胎记,生来后就不能抹去。民国统治时期,这里又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黄麻的重要集结点和黄麻起义的红色指挥部而史载千秋。在七里坪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红色的足迹,抗日军政学校、秦基伟故居、红军洞,还有镶嵌有“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的纪念碑。1930年,这里成立了“列宁市”,当年苏维埃政府的各大办事机构至今仍然完整地保存在七里坪长胜街上。参观在长胜街上,我被红安绣花鞋垫所吸引。一位精瘦的老婆婆,坐在阳光下,用颤抖的手在大布鞋面上穿针引线。听讲解员解释说,当年出自红安妇女之手的绣花鞋垫护佑着指战员南征北战,如今的红安绣花鞋垫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在普通鞋垫基础上经红安刺绣艺术美化而成。我挑选了一双上下绣有红花图案,中间分别绣有“拥护”“红军”字样的鞋垫,拍照后留作念想。

站在董必武纪念馆门前,我感到阵阵的书卷气,也许他是晚清秀才的缘故吧,连大门都是红漆木门,吊了铜耳,装了石阶。馆里陈列着董老参加革命各个时期的珍贵历史照片,有一张照片叫人扬眉吐气,那是董老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正用毛笔手书的汉字签名“董必武”,我猜不准董老此刻是何等的热血沸腾。我们在董老的墓前默哀致敬,表达出为董老最初在武汉中学组建湖北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作为最著名“四老”之一参加红军长征……一心为党的信仰所折服的情感。在李家大屋里,敬献的红艳的花篮条幅,寄托着对李先念主席的感恩。公仆风范,大爱情怀,作为打倒“四人帮”的主要决策者之一,李先念和华国锋、叶剑英站在一起的那幅照片让我久久驻足。我想,只有红心向党的人才能具有那样的从容和魄力。  

一路行来,心上最柔软的地方时时与之共振。经过进修研学,竟发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与“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里皆镶嵌着硬核红心。当我静坐在学院的学员宿舍里,激情敲击着这篇短文的时候,仿佛看到一个又一个身披霞光的身影在眼前闪过,他们身上闪耀着光芒四射的红安红……

 

 


返回上级
Baidu
map